2017浙江环境半年报出炉 水气声质量总体良好 |
作者: 威霸 |
地表水劣Ⅴ类明显下降 今年上半年,剿劣行动在浙江大地上如火如荼开展。环境最直观的改善,就是我们身边的水。 1-6月,全省地表水221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占81%,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劣Ⅴ类占0.9%,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满足功能要求断面占84.6%,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钱塘江水系所有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且都满足功能要求。 河网水质有所好转。地表水交接水体水质达标率为88.3%,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4.5%,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其中设区城市主要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0.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平原河网水质自2010年以来基本以Ⅴ类和劣Ⅴ类为主,2015-2017年总体水质有所好转。 八大水系和运河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钱塘江、曹娥江、瓯江、飞云江、苕溪、甬江、椒江、京杭运河、鳌江。 2010年以来,历年1-6月全省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在60.6%-81.0%之间,满足功能要求断面比例在62.9%-84.6%之间。总体水质呈好转趋势。 西湖水质持续Ⅲ类 4个省控湖泊中,西湖水质为Ⅲ类,东钱湖水质同比由Ⅳ类好转为Ⅱ类;鉴湖和南湖分别为Ⅳ类和Ⅴ类。鉴湖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南湖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总磷。 2010年以来,西湖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总磷浓度总体变化不大;千岛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浓度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但,部分省控湖泊呈一定程度富营养化,水库以贫营养为主。 上半年八成以上好空气 1-6月,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9.6%,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综合指数平均为3.9,同比下降0.29。11个设区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1.7%,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综合指数平均为4.43,同比下降0.27。 大家最关心的PM2.5浓度,上半年全省日均浓度超标率范围为0%-15.1%,平均为5.4%。 1-6月,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共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40天次,其中重度污染39天次,严重污染1天次。分别是1月31天次,5月7天次,6月份2天次;其中严重污染天次发生在1月28日(正月初一)。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次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37.5%。 舟山 重污染产生原因主要是:冬季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北方冬季取暖导致污染排放增加,污染气团随北风入境与本地排放污染物叠加,易形成冬季雾霾天气;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集中燃放造成PM2.5浓度瞬间激增;夏季强太阳辐射下,由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经光化学反应,产生高浓度的臭氧。 全省空气质量哪里最好? 上半年,11个设区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3.32-5.31,平均为4.43,舟山的空气质量最好,和丽水、台州稳居三甲。县级来看,龙泉空气质量最好。绍兴、湖州、杭州排名靠后。 酸雨污染仍较重 江南多雨水,但你知道这些雨水中,有的是酸雨吗? 酸雨的正式名称是酸性沉降,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落到地面,后者则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落尘所带来的酸性物质。我国酸雨主要成因是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 酸污染对人的影响是呼吸方面的问题,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会引起哮喘、干咳、头痛和眼睛、鼻子、喉咙等过敏。酸雨还会溶解在水中,间接影响水果、蔬菜和动物等,对人的食物产生影响。 2010年以来,浙江酸雨污染略有减轻,历年1-6月全省降水pH均值在4.40-4.88之间,酸雨率均值在66.2%-88.8%之间。 但1-6月,全省酸雨污染仍较重,降水pH均值为4.88,同比上升0.05;酸雨率平均为66.2%,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 全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均开展了酸雨监测。pH均值范围为3.97-6.14,平均为4.88,同比上升0.05;酸雨率范围为0-100%,平均为66.2%,同比下降7.6个百分点。 全省酸雨覆盖地区仍较多,除淳安、泰顺、仙居、龙泉、青田、庆元和景宁以外,均有被酸雨覆盖。 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不久前,环保部刚发布《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全国已划分声环境功能区的市(州)新增2个,13个省(区)所辖的25个市开展了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工作,其中包括浙江舟山。各地对噪声污染也十分重视,纷纷开展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绿色护考行动等。 1-6月,浙江设区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2分贝,同比上升0.1分贝;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为67.3分贝,同比下降0.8分贝。 在影响城市声环境的各类噪声源中,生活噪声源占47.1%,交通噪声源占35.7%,工业噪声源占7.1%,建筑施工噪声源占3.1%,其他噪声源占7.0%。生活噪声源和交通噪声源仍是主要噪声源,交通、工业和施工噪声平均声级较高。 11个设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范围为51.7-57.6分贝,相对较低的城市为衢州和舟山。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在64.2-69分贝之间,所有设区城市均在70分贝的控制值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