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频发水处理企业迎机遇 核心技术和政策配套成掣肘 |
作者: 威霸 |
水处理行业迎来机遇 实力强劲企业将胜出 我国水处理产业大致分为三大类,饮用水处理市场,技术相对较为成熟;污水处理市场,全国已建成3976座县市以上污水处理厂,但乡镇一级的污水处理率较低,市场较大;流域治理市场,市场非常巨大,我国七大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在IV类及以下的断面占比28.8%,其中海河流域污染最为严重。 基于我国水处理等问题的现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提出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进先进适用的节水、治污、修复技术和装备产业化发展。环境治理走向前台的同时,使水处理产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国所有县城和重点镇具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左右。预计到2020年,完成“水十条”相应目标需投入资金约4至5万亿元。 同时,国家相继出台了环境治理强制性或倾斜性的PPP政策,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各地推出的PPP项目已接近万个,总计划投资额达到了10万亿元的规模,而环保项目则是数量最多的项目类型之一。 大中型环保企业也瞄准了水处理市场的发展空间,并且进行了积极的布局。今年7月,首创股份发布对外投资公告拟投资八大水务项目;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与资阳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年,聚光科技子公司与河钢股份邯郸分公司、邯郸钢铁签订工业废水处理合同。 2016年7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入主湖南省凯天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入夏以来,中国南北方降雨频发,这给我国水处理行业带来一系列的考验。对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逐步解决水处理建设中的水污染及内涝等问题,并对水处理产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德国工学博士柯艳春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要在短的时间内清理过去几十年欠下的环保旧账,对治理资金筹措、治理技术路线选择和项目建设质量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包括地方政府和环境治理企业在内的参与各方都是巨大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