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企业“海淘”降速 整合管理成为关键因素 |
作者: 威霸 |
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2016年3月,成都天翔环境成功收购德国贝尔芬格帕萨旺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交易额为16亿元,并在交易过程中创造了100天内国内企业并购海外知名企业的记录。作为天翔环境近年来众多的海外并购案例之一,这次交易再次成功让该公司往国际舞台上迈进一大步,也大大提高了我国环保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然而,今年上半年,环保领域中发生的20余起并购交易中,只有2起为海外并购。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年,中国环保企业或其参与设立的环保基金共发起17例海外并购案,总并购金额远超200亿元。 同时,根据资料,今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共发起境外并购109起,案例数同比增长68%,涉及交易金额在千亿元级别,同比增长约一成。在国内企业对海外并购热度不减的情况下,环保企业反而减缓了海外并购的步伐,这是否可以证明,环保企业已经渐渐对海外并购失去了兴趣? 近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施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国际机遇,打开了环保企业走出去的大门。因此,我国的环保企业纷纷开始尝试进行海外并购,以资本换技术,实现了国际化产业布局。 一直以来都在进行海外扩张的天翔环境,早在2014年就成功并购拥有污泥热水解、消化和磷资源回收全球专利技术的德国CNP公司;2015年8月,天翔环境把全球著名环保分离设备制造及工程服务提供商美国圣骑士公司拿到了手。通过进行成功的海外并购,引进国际先进的环保技术、高端环保装备制造能力以及全球市场渠道和管理经验,天翔环境快速提升了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了营业额的大幅增长。2015年度、2016年度,天翔环境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94亿元、10.74亿元,净利润0.47亿元、1.27亿元。营业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3.66%、117.47%,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2.46%、167.08%,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2016年上半年,还有几项并购交易值得我们注意。 1月26日,绿创声学以不超过750万欧元的现金收购全球声学老大IAC的100%股份。2月15日,雪迪龙董事会同意以不超过500万英镑的自有资金在英国设立子公司SDL,并由SDL公司以415万欧元收购ORTHODYNE100%的股权,将其色谱分析技术应用于环保领域,结合SDL在环保领域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拓展SDL在国内的环境领域市场。3月2日,北京控股以14.38亿欧元收购德国最大垃圾焚烧发电企业EEW。6月27日,光大国际1.23亿欧元收购波兰固废处理公司NOVAGO。由于收购对象的企业基础和收购资本的庞大,这些海外并购案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注意,使得我国环保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吹响号角。 对比之下,今年上半年,环保企业的海淘步伐大大放慢。7月已过,却仅有1月份博世科收购加拿大瑞美达克土壤修复服务公司100%股份和5月份巴安水务拟从斗山重工美国控股公司处受让其持有的DHT100%股权两起海外并购交易。 实际上,在近几年的疯狂海外扩张的背后,多家企业获得的成果并不理想,这是造成环保企业逐渐收敛的最主要原因。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15年发布的一份《迎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新时代》报告,中国买家的海外并购交易完成率仅为67%,远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而到了2016年,《2016年企业海外财务风险管理报告》报告又指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有效率仅有1/3,再加上整合因素,只有不到20%的海外并购能够真正成功。 由此看来,对于中企来说,并购不难,整合管理才是最大的问题。 2016年以来,巴安水务国际化步伐出现明显加速,几乎以半年一家的速度进行海外公司收购。然而,该企业在今年5月份重金收购的德国ItN纳米平板陶瓷超滤膜公司也被发现是一家连亏7年濒临破产的公司。截至2017年2月24日,其收购的美国DHT总资产1999.60万美元,总负债5054.72万美元,账面净资产为负3055.11万美元。并且,该企业在之前收购的公司,除奥地利KWI以外,目前的营收也都处于亏损状态。总体上来看,巴安水务的整合盈利情况不容乐观。类似情况的出现,大大降低了环保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