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务热线:
    400-600-6196
     
    北京市:
    经理直线:13552769178
    办公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新宫中福
     
    天津市:
    经理直线:13366281988
    办公地址:天津静海区静海镇玉田庄
    河北省雄安新区:
    经理直线:13366281988
    办公地址:天津静海区静海镇玉田庄

     

     

     

     
     
  • 力奇Nilfisk授权书
    威霸Viper授权书
    海豚泳池吸污机授权书
    中国市容绿化和物业保洁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
    海驰公司信用代码
扩大楼宇垃圾分类试点 成都2020或将实现零填埋
作者: 威霸

 成都8家垃圾分类试点楼宇,每天让60吨垃圾变废为宝的消息,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和议论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居然可以汇聚成巨大的能量。

  实际上,成都市垃圾分类不仅限于高档楼宇,主要还是向居民端推广。据介绍,成都从去年开始全市推行垃圾分类,在2017年,成都市垃圾分类的覆盖率要达到新增53万户居民。而到2020年,成都全市将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与此同时,推广垃圾分类,难点在哪里,问题又在哪里?

  有目标

  扩大推广

  到2020年,成都将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环保部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1.856亿吨,用装载量为2.5吨的卡车来运输,所用卡车长度能绕赤道12圈。仅就成都而言,全市每天大概会产生1.5万吨居民生活垃圾和楼宇垃圾。如此巨量的生活垃圾如何妥善处理,是城市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实际上,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就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今年4月20日,成都启动楼宇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从楼宇企业入手,探索垃圾分类试点。当时,8家楼宇企业被确定为垃圾分类试点企业。

  成都市楼宇经济促进会秘书长张萍表示,楼宇垃圾分类试点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商业综合体的覆盖率不少于10%。

  实际上,垃圾分类不仅限于高档楼宇,还将向居民端推广。成都从去年开始全市推行垃圾分类,在2017年,成都市垃圾分类的覆盖率要达到新增53万户居民。而到2020年,成都全市将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小调查

  配套问题

  每层楼只有一个垃圾桶,想分类都没办法

  进行楼宇垃圾分类试点,不仅是一种工作上的创新,更是希望能在城市白领中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大家的分类意识和环保理念。张萍说。

  实际上,在实施试点的楼宇内,垃圾分类得到了较好的执行。写字楼内的白领,大都习惯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但在尚未实施垃圾分类的写字楼,垃圾处理情况并不理想。

  在该楼宇500米远的另一栋大楼就尚未实行垃圾分类,尽管每层楼的楼梯口都放了两个黑色垃圾桶,但没有任何垃圾分类提示。大家都是把垃圾一股脑丢进垃圾桶,没有分类,一进楼道就闻到一股难闻的味道。小黄说。

  在高新区益州大道附近一栋写字楼上班的邹女士这样说,她所在的大楼内,每层楼只有一个垃圾桶,我们想分类都没办法。平时保洁人员也会把可回收的垃圾分拣出来,但因为扔垃圾时就没有分类,可回收的也被污染了。邹女士说。

  其实垃圾分类不难,举手之劳而已,在大街上扔垃圾时,我也会注意看是扔进可回收还是不可回收垃圾桶。小黄说,平时拆掉的快递纸盒她都会放在公司前台,让保洁阿姨统一收走。如果大楼里也实施垃圾分类,增加一个垃圾桶,我相信大家都会慢慢养成好习惯的。

  细分析

  意识问题

  目前难点在公众对垃圾分类认可度较低

  虽说早在2000年,我国就确定了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但据一项公开调查显示,有95%的居民区垃圾桶仍是混装的。

  对此,业内人士称,垃圾分类一直以来都存在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的问题。

  垃圾分类虽然提倡多年,但到底哪些是可回收物,哪些又不可回收,很多人都没办法明确区分。而在有的地方,前端分好类的垃圾,一上垃圾车又混在一起。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够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不够到位、各环节衔接不够协调。

  目前垃圾分类真正的难点在居民端,公众对垃圾分类认可度较低。成都废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强认为,当务之急是增强全社会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其实垃圾分类不需要多少高科技的东西,关键是有没有环保的意识,愿不愿意去做这举手之劳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不少社区都已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探索。2015年9月,成都高新区就选定芳草街街道蓓蕾社区作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服务试点的示范社区,效果显著。今年年底前,该区6个街道办事处将完成新增生活垃圾分类覆盖居民2.9万户。

  专家观点

  人人垃圾分类

  才能从源头减少垃圾量

  走出楼宇,放眼全社会,垃圾处理同样值得思考。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数据显示,成都全市每天产生1.5万吨垃圾,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日产量达5500吨,与巨量的垃圾相对应的,是垃圾处理方式相对传统,仍以填埋和焚烧方式为主。

  目前城市后端填埋场已经是超负荷状态,难以装下这么多垃圾。而垃圾填埋如果处理不当,也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焚烧处理又容易产生有害气体。成都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秘书长谢香兰说。

  推广垃圾分类,提升公众分类意识,才能从源头减少垃圾量,把可回收的废旧物资进行资源化回收和利用。谢香兰介绍,成都从去年开始全市推行垃圾分类,到年底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为10%,今年覆盖率将再增加10%。到2020年,成都全市将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但另一方面,垃圾分类工作也还遇到一些问题。主要是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能力不足,还有一些技术问题未解决。谢香兰提到,一些楼宇和社区在做垃圾分类时,也会把废旧灯管、荧光灯管等有毒有害垃圾分离出来,但在成都本地没办法直接处置这些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