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露天矿变坑为湖,城市伤疤华丽蜕变 |
作者: 威霸 |
在位于广东茂名市区西北角的露天矿生态公园,60多岁的退休市民陈阿姨站在一座欧式小木屋下乘凉。眼前是一片宽阔清澈的湖水,湖的两岸树木葱茏、绿草茵茵。 而在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被废弃的油页岩大矿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被当地人痛心地称为这座城市的伤疤。 不堪回忆:垃圾遍地、臭气刺鼻,味道重得村民不敢开窗 不少老一辈茂名人对这座占地10.07平方公里的油页岩露天矿采矿场并不陌生。 资料显示,从1962年1月正式投产开始,茂名油页岩露天矿累计开采油页岩约1.02亿吨,生产页岩原油292万吨,为新中国摘掉贫油国帽子做出积极贡献。 然而,由于开采成本较高、生态污染大等原因,茂名油页岩开发逐步停止,直至1993年1月停产。停采后的露天矿,在几经承包转手后,甚至沦为不法企业偷排工业废渣的垃圾场,加上此前剩下的岩渣、开采向外排弃的表土,露天矿区及其周边生态严重恶化。 家住露天矿附近的76岁牙象村村民莫德炎,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回忆起过去这里的环境,莫德炎用乌烟瘴气、不堪回忆来形容。油页岩矿没停产前,出入矿区都是一些大货车,空气中全是扬尘。莫德炎说,矿区停产后,这里的环境更差了。不少偷排到这儿的垃圾发出刺鼻恶臭,村民都不敢开窗。 被污染的还有水体。莫德炎说,村民自家水井抽出来的水都不敢喝。抽出来的水是黑的,几乎家家户户都要装净水机、过滤器,才敢用水。 令当地农民苦恼的还有农田灌溉用水,不少灌溉水源被废渣污染,农田用水问题突出。 艰难修复:引水变坑为湖 为复绿试种几十种树苗 2013年5月7日,茂名市政府召开专项会议,规定在露天矿矿区范围内,一律不得进行挖掘、采矿、建设等活动,油页岩矿坑及其他附近区域统筹打造成矿山公园。2013年12月31日,茂名露天矿被正式移交茂名市政府,随后茂名市政府开启了引水、种树、建馆、修路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 尽管油页岩矿停止开采了,但表土下的高岭土、再下面的油页岩、煤、铁矿石也很值钱。放弃高岭土、煤炭等的开发收益,转而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公园,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茂名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华林介绍说。 然而,在生态遭破坏的露天矿区建生态公园,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油页岩矿停采后,形成一个长约5.2公里、宽1公里的矿坑湖。由于没有进水和泄水设施,再加上后期高岭土采选之后洗矿的酸水排放到湖中,导致湖水酸化,矿坑湖成为死水湖。茂名高新区河西工业区管理办公室主任林诚介绍说。 为改善水质,茂名市政府投入约5千万元建设引水工程,将高州水库、鉴江水源注入矿坑湖,改善矿坑湖水质。如今,露天矿区少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废弃矿坑,多了一个面积约6.8平方公里、库容为1.6亿立方米的干净湖泊。 更难的是对矿区进行复绿。茂名市林业局园林工程师陈博仁说,面对如此薄弱的生态基础,林业部门专门成立一个专家组,对露天矿区复绿工程作专项处理。在试种30多个树种后,最终选择了马占相思、小叶榕等容易存活的树种。 如今,露天矿区完成了7642亩,约40万株的复绿工程,树种成活率在85%以上。 华丽蜕变:城市伤疤化身新的生态地标 在对露天矿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茂名市政府又关停了矿区附近环保不达标的十几家洗矿厂、皮革厂、小炼油厂,露天矿及其周边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如今,水变清了、山头变绿了,在这儿栖息的水鸟变多了。此外,随着环湖道路全线贯通,市民来这儿休闲的也越来越多了。 今年3月,由茂名市旅游协会主办的两广千人环湖徒步大赛在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举行,吸引了来自中山、珠海、贵港等两广地区一千余名游客参加。露天矿生态效益、旅游经济效益进一步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