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修复市场需求扩张,产业规模迎提升空间 |
作者: 威霸 |
土壤质量堪忧,必然危及舌尖上的安全。当前我国土壤质量现状在两方面问题突出。一是污染面积大,2014年4月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耕地土壤污染点位超标率达19.4%;二是退化严重,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耕地约20亿亩,而耕地中的高产田不及1/3。 随着土壤污染事件频发,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出台频率加快。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起步较早,但是并未得到足够额重视,发展和完善进度缓慢,但是近期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毒地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关注,国家相继出台了相关防治政策。 尤其是2016年6月1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土十条),拉开了土壤污染治理的序幕。 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持,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可圈可点。据《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土壤修复行业将是十三五期间发展空间最大的环保细分行业,市场空间高达4.6万亿元。且受环境治理的长期性要求,土壤修复行业有望保持较长时间的高景气度,未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据了解,我国土壤修复产业起步于十一五,十二五正处于预热发展阶段,市场规模不到百亿。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2%。而这一指标在发达国家的土壤修复产业中已经达到30%以上。 专家指出,主要原因在于现阶段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尚属发展初期的新兴行业,法律法规标准及环境管理框架体系缺位,导致土壤修复尚在起步阶段就已生乱象,存在着无序抢占市场、恶性低价竞标、急于求成、变身土方工程等亟需重视的问题,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土壤修复市场的健康发展。 土壤修复是一个庞大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多部门、多领域的密切合作,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农业耕作制度的创新和优化,全民监督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多年专业从事土壤修复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建明认为,做好了以上几项工作,我国的土壤修复改良就会培育出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集群,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又一个新的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