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9月底前全面清理“散乱污”企业 |
作者: 威霸 |
近日,据环保部消息,散乱污企业将在9月底前全面清理完成。环保部要求,对已核实的散乱污企业,本着先停后治的原则,区别情况分类处置。对于已列入淘汰类的涉气散乱污企业,将严格执行挂号销账制度,做到两断三清断水、断电、清除原料、清除产品、清除设备坚决杜绝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和死灰复燃。 此外,对于已列入整合搬迁至合规工业园区的散乱污企业,按照发展规模化、现代化产业的原则,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凡被环保核查出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按规定从严处理。 整治形势严峻 不过,目前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环保部相关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网,9月1日至9月7日,散乱污企业虚报完成情况、逾期尚未完成散乱污企业整改任务、散乱污企业未停产整治等现象最为突出,占一周发现问题总数的93.6%。 在抽查地方上报已完成整改的散乱污企业8195家中,有737家存在虚报完成现象河北省保定市(391家)、河南省滑县(166家)和濮阳市(76家)发现问题最多。散乱污企业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情况也较为普遍,督查组共发现531家山西省晋城市(186家)、阳泉市(108家)和长治市(96家)发现问题最多。 更引人关注的是,部分地区仍存在清单内散乱污企业违法生产现象,督查组共发现109家河南省焦作市(20家)、山西省太原市(18家)和河北省保定市(17家)最多。 并且,今年秋冬季重污染天气过程相对提前,无疑使正在紧张进行的大气污染强化督查行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不过环保部早已提前做好了多方面准备和安排首次亮相1+6组合拳,剑指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而散乱污企业尤其是涉气散乱污企业又是强化督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表示,之所以要把 散乱污企业整治放在首位,就是要抓重点、抓关键,而且界限清晰。要通过督查,通过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推动整个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截至9月7日,环保部针对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持续开展的第十一轮次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行动首周结束,同时这也是京津冀及周边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强化督查的首周。根据安排,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是本周督查重点。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督查组在此期间对京津冀晋豫5省市抽查共发现有1471个散乱污及集群点位存在环境问题737个虚报整改完成情况,531个未按期完成整改任务,109个涉气散乱污违法生产或有生产迹象,54个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 利剑高悬 散乱污企业主要包括有色金属熔炼加工、橡胶生产、制革、化工、陶瓷烧制、铸造、丝网加工、轧钢、耐火材料、炭素生产、石灰窑、砖瓦窑、水泥粉磨站、废塑料加工,以及涉及涂料、油墨、胶黏剂、有机溶剂等使用的印刷、家具等小型制造加工企业。它们普遍无工商、土地、环保等手续,生产过程大都存在违法生产、超标排放、未安装污染治理设施、治污设施运行不正常等问题。 刘长根表示,散乱污企业整治不力,电代煤、气代煤工作不实,小锅炉清零不到位,重点行业错峰生产不落实,这四大问题是当前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的突出矛盾,也是督查过程中发现最多的问题。 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散乱污企业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广泛存在,截至6月底,2+26城市排查的散乱污企业数量达到17.6万家多数是家庭作坊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主要位于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及省市交界处监管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位置隐蔽。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表示,秋冬季强化督查更加明确为三个方向:目标底线不能突破97%的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主攻方向为两散散乱污在9月底前全面清理完成,散煤包括燃煤锅炉以及煤改电、煤改气清洁能源替换;错峰生产应对重污染天气。总体目标只有一个最大程度地减少污染天气的出现。 不仅仅只是在方向上,秋冬季强化督查内容亦更加细化从此前主要针对工业企业稳定达标排放、散乱污治理等7个方面更加明确到12个方面,具体细化到了233项任务,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具体任务、具体清单。正如田为勇所说,督查时拿着清单,一个一个对照检查,完不成的后面还会继续督查,一环扣一环,确保这些任务能够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