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环保实现“底盘性”变革,多维度重塑监管体制 |
作者: 威霸 |
早在201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改革后省级环保部门对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明确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 作为全国环保垂改试点省,2016年12月底,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河北省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河北成为全国第一个省以下环保垂改试点省。2017年以来,河北省环保系统干部职工正亲历着环境管理体制的底盘性变革。截至目前,河北环保垂改试点工作已基本结束。 随即,河北率先推动建立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形成了环境保护监督的强大合力。河北省环保厅在石家庄、张家口、唐山、保定、沧州、邯郸建立6个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正式更名为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河北省环境执法监察局更名为河北省环境综合执法局;11个驻市环境监测中心同日挂牌,共上划人员近六百名。 而这也意味着,自即日起河北环境管理将按照新体制正式运行。地方环保系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体制改革,它打破了以前的环保制度,并且这是环保部门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的第一次。河北省环保厅厅长陈国鹰表示,河北环保垂改不仅仅是隶属关系的调整,更涉及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等基础制度的重构,是对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一次底盘性改革。 通过改革,河北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实现省级监测、省级考核,全省143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和450个水质考核断面的监测事权全部上收。改革后,河北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进一步保证监测数据的权威性、真实性、可靠性,逐步构建起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谁考核、谁监测,并由省里统一负责对各市(县、区)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并定期将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率向社会公布。 具体试点方面,来自河北省环保厅的公开消息称,该省已基本完成环保垂直管理改革省级层面改革,环境管理已按照新体制正式运行。河北11个设区市环境基础不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不同,环境质量监测的重点自然也会有差别。值得注意的是,垂直管理改革后,根据各市环境基础和生态功能区划要求的不同,各市实际监测任务情况也不同,将采取一市一案的方式上收监测任务。 |